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成立于1827年,雖然其官方名稱被正式確定是在1832年,但是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的實際歷史卻可以上溯到1813年,作為3所比利時法語高等音樂學院之一,是歐洲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音樂學院之一。
使命
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音樂藝術學院實現(xiàn)了卓越的藝術,建立并永久地從音樂藝術、教育和研究三大支柱中輻射它,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在國內和國際。其音樂課程(作曲、指揮、寫作和樂器、古典、爵士、歷史)、音樂和教育課程均位于布魯塞爾伊拉斯姆斯大學學院內,此外還位于多文化首都布魯塞爾、法蘭德斯、比利時和歐洲的文化景觀中.
KCB 為當代和未來的音樂家提供了藝術的溫床。通過高質量的藝術訓練,她發(fā)展了藝術個性、知識和實踐、反思和專業(yè)知識。她培訓的音樂家作為負責任、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進取心的公民為當代社會做出了貢獻。在這樣做的過程中,KCB 依靠并本身支持其教師的藝術和教學卓越以及專業(yè)知識,他們自己積極和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社會。
KCB 是一所音樂學院和音樂實驗室。她承載、保存、研究并傳承了她從過去到現(xiàn)在到未來的豐富音樂傳統(tǒng)。她不斷地以刺激和批判的方式補充、更新和恢復它們。從洞察力到表演,從即興創(chuàng)作到作曲,從實驗到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力在所有音樂時代和形式中都有體現(xiàn)。
KCB 是一個熱情好客的藝術之家,它為社會及其多樣性打開了音樂之門和窗戶。它不斷地與國內外的文化藝術領域進行對話和互動,既不回避挑戰(zhàn),也不回避多樣性。在經(jīng)歷了二十世紀的挑戰(zhàn)之后,又迎來了二十一世紀的挑戰(zhàn)。
歷史沿革
學院一開始為培養(yǎng)歌劇學生并培養(yǎng)他們進入巴黎皇家音樂學院而準備的,在1813年設置唱歌類和音樂理論課程在布魯塞爾所以建立了這所學校。由于獲得了可觀的成功,它通過增加不同種類的樂器而迅速發(fā)展,并于1826年在荷蘭政府的推動下,成為皇家音樂學院。雖然1830年的革命中斷了學院的活動,于1831年,迫使市長和布魯塞爾市的市議員暫時關閉該大學,于1832年恢復,命名為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弗朗索瓦·約瑟夫·費蒂斯(1833年至1871年)作為新音樂學院的校長。從巴黎音樂學院招收教師,它的目的是為這所年輕的比利時音樂學院有類似的輻射,包括培養(yǎng)杰出的教授和學生,致力于發(fā)展古典音樂。
萊昂杜波依斯(1912-1925),在困難的戰(zhàn)爭年代和戰(zhàn)后時期,設法保持了非常高的教育水平,并開設了音樂史課程。
在1966年,該機構被分成兩個語言校區(qū),各由一名校長管理,卡米爾施密特(1966年至1973)為法國部分和另一名校長Kamiel D‘Hooge(1967年至1994年)為荷蘭部分,他們增加了理論和實踐課程。
1988年,爵士樂部門成立。
2001年,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適應歐洲標準,并在音樂和戲劇兩個領域頒發(fā)文憑。
2003年,現(xiàn)任導演Frédéricde Roos上任。
一年后,根據(jù)博洛尼亞改革,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頒發(fā)碩士學位。這種高水平的藝術培訓也得到了大學教育的支持。
2009年以來,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聯(lián)合了LA Cambre,高等美術學院,INSAS,國家高等教育表演藝術研究所,內阿特斯藝術研究生院等共同提供藝術領域的研究幫助。
建筑
新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在1872年和1876年由三個校區(qū)建筑靈感來源于盧浮宮,圍繞著一個庭院這是比利時建筑師Jean-Pierre Cluysenaar的作品。
通過1877年,弗朗索瓦-奧古斯特吉華的帶領下,創(chuàng)立了一個樂器博物館,收集捐贈或大額存款-的藏品弗朗索瓦·約瑟夫·費蒂斯的-和稀有樂器,如今被稱為樂器博物館(MIM),是歐洲最大的樂器博物館。
音樂學院還設有音樂廳,音響效果非凡。拿破侖三世風格,并配備了一個Cavaillé-Coll風琴,它被認為是比利時最美麗的音樂廳。
三個地點的總表面面積:約15,000平方米
3000平方米的課堂和彩排空間
致力于學習舞臺的1700平方米
600平方米的行政辦公場所
入學考試
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有著嚴格入學標準,不同國家的學生必須到比利時參加入學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