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大學是波蘭最大的高等學府。華沙大學的歷史與跌宕的波蘭歷史及作為首都的華沙歷史緊密相連。建立于1816年的華沙大學是由1766年建立的華沙軍校、1808年建立的法律學校和1809年建立的醫(yī)學院合并而成。18世紀沙皇俄國、普魯士及奧地利瓜分波蘭,亞歷山大一世授旨建立華沙大學。華大;眨粋古老的頭戴皇冠的波蘭鷹,校徽上的五顆星分別代表當時的五大學科系:神學、法學、醫(yī)學、哲學及自由藝術。1830年至1856年沙皇政府關閉了大學。1870年大學重開,沙皇控制下的大學中很多員工來自俄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軍占領機構同意在華沙建立波蘭的高等學府。華沙大學自此成為波蘭第一個合法的國家學術機構。自1915至1918年學生人數(shù)從1000人發(fā)展到4500人。1918年波蘭獨立后,大學得以實現(xiàn)其成立以來最大的思想自由。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華大已經發(fā)展到擁有員工250人、學生10000人。二戰(zhàn)期間,華大成了納粹的軍營,約有162名教工、30名行政人員失去生命,60%的建筑被毀。1945年12月,大學再次重開,成為斯大林變革的中心。
1989年再次恢復自治的華大,其權利機構由選舉產生,新的政府劃歸給校方一些建筑。新的建筑還包括華大圖書館新區(qū)、1999年成立的法律及管理學院、2000年成立的生物學院。1968至1997年間,華沙大學的比亞韋斯托克分校發(fā)展迅速并于1998年成為獨立大學。
華沙大學從建校開始就一直在波蘭的政治,文化領域扮演重要角色。2006年,被《泰晤士高等教育》評為世界500強大學之一;2007年,被波蘭報紙評為波蘭最好的高校。當今社會的華沙大學已經成為了引領波蘭教學、科研的重要高等學府。
隨著波蘭社會的激烈變革,為華沙大學提供了許多挑戰(zhàn)和機遇。21世紀初,華沙大學開始進行現(xiàn)代化改革方案,從1989到2005年,學生人數(shù)翻了四倍,教師超過3000人,每年新生有18800人入學。華沙大學不僅設有大學和碩士、博士學位課程,還設有暑期課程、預科班課程和假期課程,并實行跨專業(yè)學習等新興教育方法。華沙大學進行各種高級科學研究,爭取成為波蘭最好的大學和進入歐洲大學的前列,尤其是要為作為中東歐著名大學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