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教育與新加坡的教育,不僅考試制度上有所不同,考試的方式及評分也大相徑庭,而最大的差異,主要在對待分數(shù)的態(tài)度上。新加坡的教育體制為“精英政策”所推動指導,基礎教育分為小學六年,中學四年,以及初級學院兩年。在這十二年里,重要的大型考試共有五次,分別為小四分流、小六會考、中二分源、O水準考試,以及A水準考試。
據(jù)立思辰留學360介紹,與中國的高考“獨木橋”一卷定終身不同,新加坡考試體制里的這五次考試都至關重要。本著“精英政策”和“人才立國”的思想,每次考試都將選拔出一批“精英”,也就意味著這些精英以外的大部分人會被分流。統(tǒng)計表明,能夠“殺出”這五道重圍,最終進入大學深造的新加坡學生,只占當年同齡學生總數(shù)的20%,可謂“鳳毛麟角”。
然而競爭雖激烈,重要考試的次數(shù)雖多,卻保證了每個人都有不止一次的機會為自己的未來奮斗和拼搏。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保證了學生即使被分流,也有機會成功。優(yōu)秀的理工學院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擊敗初級學院的競爭對手而最終被世界名牌大學錄取的例子,屢見不鮮。而且多次的分流,也從某種程度上分散了學生的升學壓力,使之長期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
與此相比,中國以高考為惟一衡量標準的考試制度就顯得有些單一和殘酷。無數(shù)學子就曾無奈地感嘆:寒窗苦讀十二年,自己一生的命運卻被短短的三天和幾張試卷所決定。這種考試很多時候恐怕難以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水平和能力。更甚之,有的學生輕松玩樂十一年,而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高三一年的努力上,這樣的一場“豪賭”,有投機取巧之嫌,學生壓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于是乎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出現(xiàn),乃至于不堪重負或打擊而自殺的情況也時常能聽到。這不論對于考生還是國家來說,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小四分流考試:
新加坡的小學教育實行彈性學制,年限為 6 - 8 年,前四年所有學生都學習同樣的課程,重點是學習雙語即英語和各種族的母語(EM : English and Mother Language),輔之數(shù)學、道德教育學習。四年級結束進入五年級時要進行第一次分流考試(1991年前在三年級結束時實行分流)。根據(jù)雙語考試成績結合數(shù)學和道德教育成績,把學生分為三“流”,即EM1、EM2、EM3(EM1的學生成績最好,EM2的學生一般,EM3的學生較差)。通過鑒定,讓學生分別升入五年級三個不同的課程班。
1、 普通雙語班。升入這個班級的學生,用 6 年時間完成小學課程,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小學畢業(yè)離校考試(PSLE),合格者升入中學學習。這類學生占學生總數(shù) 90 %左右。
2、 延長雙語班。EM2的學生在一、二年級成績較好,但三、四年級成績欠佳者,可以進入延長雙語班,課程設置與EM1學生一樣,但進度較慢,他們用8年時間完成小學課程,然后參加PSLE的考試,合格者進入中學,這類學生占學生總數(shù) 6 %左右。
3、 單語課程班。EM3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允許對他們進行單語教學,只選修一門語言課(第一語言“英語”或第二語言“本民族語”),課業(yè)負擔不重,也要再學習五年,學習期滿后接受新加坡職業(yè)訓練局提供的初級技能訓練,進入技能訓練系統(tǒng),將來成為技術工人,這部分人占學生總數(shù)4 %左右。需指出的是,分流在繼續(xù)學習的過程中是動態(tài)的,如普通班的學生成績下降就進入延長雙語班,延長雙語班的學生成績上升就進入普通雙語班。
小六會考:
第二次分流考試是小學畢業(yè)的離?荚嚕胀p語班和延長雙語班的學生分別經(jīng)過6年和8年的小學教育后,通過PSLE的考試,被分別編入中學(相當于我國的初中) 三種不同的課程班:特選課程班、快捷課程班、普通課程班。
1、 特選課程班。特選課程是專門為那些天才少年設計的,小學畢業(yè)成績最優(yōu)異的 10 %左右的學生可以讀這些課程。特選班的學生在中四結束時必須通過劍橋(GCE)的“O”級普通教育證書考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O” Level Examinations),然后進入大學前課程的學習。他們在學校除了學習正常的文理科課程外,還要從高級華文、馬來文、泰米爾文中任選一種學習。英語和母語是他們的第一語言,同時還要大量學習課外材料。個別學校還要求學生選修第三種語言如日語、德語等,因此只有那些天才學生才能完成特選課程。
2、 快捷課程班。進入快捷班的學生也要在中四結束時參加劍橋(GCE)的“O”級水平考試,他們與特選班的學生區(qū)別在于只學習普通的華文或者馬來文、泰米爾文,沒有大量的課外補充學習資料,他們將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母語為第二語言。
3、 普通課程班。普通課程分為學術性普通課程和工藝性普通課程兩種。學術性普通課程班的學生約占學生總數(shù)的20 - 25 %,在中四結束時參加GCE“N”級中等教育證書水平考試,及格者可繼續(xù)學習一年后參加GCE“O”級考試,少數(shù)成績優(yōu)異者進入初級學院讀高中,其余大部分人完成學術性普通課程后接受職業(yè)技術教育或者直接就業(yè)。工藝性課程班的學生約占學生總數(shù)的15 - 20 %。他們原本是沒有機會接受初級中學教育的,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他們進入初中加強英語和數(shù)學的學習,并同時接受職業(yè)技術教育。在中四結束時,他們可以參加GCE“N”級考試,極少數(shù)通過者可繼續(xù)學習一年再參加GCE“O”級考試。
上述快捷班和普通課程班編在一個學校,可以隨時調(diào)換。普通班的學生如果成績優(yōu)異可以調(diào)到快捷班,反之,快捷班的學生如果成績不及格者就要調(diào)到普通班。
中二分源:
新加坡的中學生在中學四/五年級參加了新加坡-劍橋普通水準會考(GCE O Level)之后,英文與另外五科成績(L1R5)的積分為20分以下者,便可以選擇進入初級學院修讀高中課程。
O水準考試:
劍橋O水準考試(O Level)是英聯(lián)邦國家標準的初中升高中考試。新加坡的O水準考試由新加坡教育部和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局共同主辦,是新加坡的中學生在完成4年中學教育后參加的升學考試,這個考試的難度等于中國的初升高考試,不過是用全英文進行的。學生需要參加O水準預備班的然后再參加O水準考試。需要參加O水準預備班的學習,并且考試有一定的難度,所以O水準比較適合成績中等以上的,并愿意用努力創(chuàng)造未來的同學。
O水準考試科目為:英文,漢語,數(shù)學,科學(物理化學),人文學(地理歷史)等,至少選擇4門,其中英文,漢語,數(shù)學,人文學(地理歷史)是必選科目。
O水準考試時間從6月開始一直延續(xù)到11月,新加坡學生報名截止日期為3月,留學生預備班報名截止日期為2月。即:要參加O水準考試,中國學生必須在2之前到達新加坡開始預備班的學習。
A水準考試:
劍橋A水準考試(’A’ Level)是英聯(lián)邦國家標準的大學入學考試。新加坡的A水準考試由新加坡教育部和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局共同主辦,是新加坡的中學生在完成2年高中教育后參加的畢業(yè)考試,這個考試的難度等于中國高考,不過是用全英文進行的。憑此A水準考試,學生可以申請新加坡政府大學,以及英國,澳洲的大學。學生需要參加A水準預備班然后再參加A水準考試。因為需要參加A水準預備班的學習,并且考試難度比較大,所以A水準比較適合成績良好,并且愿意用努力創(chuàng)造未來的同學。
A水準考試科目:A水準分理科和商科,理科考試科目為:英語,數(shù)學,物理,化學,理科綜合試卷;商科考試科目為:英語,商業(yè)管理,會計,經(jīng)濟,數(shù)學,商科綜合試卷。
A水準考試時間:從6月開始一直延續(xù)到11月,新加坡學生報名截止日期為3月,留學生預備班報名截止日期為2月。即:要參加A水準考試,中國學生必須在2之前到達新加坡開始預備班的學習。
A水準預備班:專門為準備參加A水準考試的國際留學生開辦的針對A水準考試的培訓班。這個預備班結合A水準考試的內(nèi)容特別是英文為考生進行培訓。這個預備班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指導考生把中文學習的知識用英語來表達,達到參加用英文作答數(shù)學/科學等考試的水平。同時, 參加了這個預備班,學生能得到一個1年的學生簽證,持有這個簽證才能在新加坡合法居留參加A水準考試。
建議可以選擇新加坡莎頓國際學院A水準課程,學制12個月,學費為新幣10800元(≈人民幣529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