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思辰留學360介紹,澳大利亞是聯邦制國家,各州都有自行的法律和政策。在高考方面也是如此,高考制度在澳大利亞各州互不相同。如新南威爾士州高中畢業(yè)生要參加畢業(yè)會考(HSC),而昆士蘭、西澳等只以學生平時成績的匯總評估分數作為大學的錄取標準。
10年前,澳大利亞取消了會考制度(相當于中國的高考),改為以學生高中兩年的綜合成績加上一次地區(qū)的“全澳等級考試”成績來綜合評定學生的大學錄取分。而不是以一次考試的成績作為大學錄取的標準,避免了偶然性,突出了平時學習的重要性,很受大學和社會歡迎。
澳大利亞沒有統一教材,政府劃定四十門科目為高考范圍后,就任由學生從中自選4門。而無論選哪4門,分值都是平等的。比如演講、體育就能與高等數學、經濟學平起平坐。高考的成績分平時成績和統考成績。學生每門功課的平時成績是根據其高中兩年考試、課外作業(yè)、作文和演講4項成績評定的,學校選取學生成績最好的4門課合成個人原始分。
對于平時成績,在澳大利亞沒有人擔心它是否能公正。對此有異議的學生幾乎沒有,包括對競爭對手的計分。當然,這除了澳大利亞的教育道德水準和敬業(yè)素質較高之外,一些保障公正的措施也重要——如平時作業(yè)、考試計分的透明化、公開化,校方的嚴審,學生的投訴權,平時成績的證據保存,以及教師如果有了因舞弊而被解聘的不良信譽記錄,就很難再找到工作等。
澳洲中學評定平時成績也不像在中國只是簡單取各次考試成績的平均數,而是用加權平均法算出平均分,以求更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某學生在以往的考試中成績較差,而最后一次大考獲得近乎滿分,但這位學生最終得分也不會高,因為偶爾一次發(fā)揮好并不能改變整體評價,而對于平常有較好的穩(wěn)定發(fā)揮的學生,即使一次期末成績考得稍差,最后得分也不會很低。
很有趣的是,最終各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并不是考試的總成績,而是各學生成績在整體學生成績中所占的比例,例如:你的成績高于全省93%的學生,那么你就是93分。而各個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就是按照最后的錄取分來定的。比如今年悉尼大學心理系的本科線為93.6,亦即你的成績需在總體學生中前93.6%,方可能被錄取。
澳大利亞這種高考錄取制度不以一考定終生。學生必須認真對待平時的每一次考試和作業(yè),沒有臨時抱佛腳和碰運氣的僥幸心理!叭牡燃壙荚嚒笔呛饬恳粋學校教育水平高低的試金石,學校只有精選教材,精心教學,引進高質師資,才能提高教育質量,吸引更多的學生。各校之間的良性競爭促進了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
澳大利亞本地孩子不愛讀書。中學一個班到畢業(yè)時人數往往不足三分之一。因為大學畢業(yè)生工資起點雖高些,提薪幅度也大些,但工資越高,所得稅越高。而且,只要失業(yè),就可享受失業(yè)救濟,還有其他各種照顧。沒有上大學的,過幾年還可以念。有一種類似大學預科的學校,不需考試,高中畢業(yè)了的都可讀,在那里只要成績合格畢業(yè),只要本人愿意,就可自動進大學。高考定終身的事情,在澳大利亞是沒有的。學校有許多措施保障平時成績的公正。另外,澳大利亞沒有統一教材,政府劃定四十門科目為高考范圍后,就任由學生從中自選4門。高考摒棄一錘定音。